" 《卖炭翁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。以下是该诗的内容:
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
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
卖炭得钱何所营?身上衣裳口中食。
可怜身上衣正单,口中食有时无。
居高临下水源头,似我何辜居下游?
居下游者莫生叹,要想平地人耕稼。
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贫贱愿尽力。
以下是这首诗的小故事:
在一个寒冷的冬天,南山中有一位卖炭的老翁。他为了生计,每天都要伐薪烧炭,然后把炭卖给城里的商人。他的生活十分艰苦,脸上和衣服上都是炭烟熏黑的痕迹,两鬓也已经变得苍白。尽管他的生活非常贫困,但他依然努力工作,为了能够赚到足够的钱来维持生计。
有一天,一位诗人来到南山中,看到了卖炭翁的生活状况,感到非常同情。他问卖炭翁:“你这么辛苦地工作,卖炭得来的钱都用来做什么呢?”卖炭翁回答说:“我用这些钱来买衣服和食物。”诗人又问:“那你有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呢?”卖炭翁叹了口气说:“我身上的衣服已经很单薄了,有时候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。”
诗人听了卖炭翁的话,深感到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。他写下了这首诗,表达了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抗议。在诗中,诗人呼吁天公抖擞精神,不要让贫贱的人永远处于下游,而应该让他们也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,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不公和贫富差距,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,让他们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