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 国际仲裁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缺乏执行力的情况:
1. 缺乏具有约束力的仲裁协议:在仲裁开始之前,各方需要签订一份具有约束力的仲裁协议。如果仲裁协议不具有约束力,那么仲裁结果将无法得到执行。
2. 仲裁庭的组成问题:如果仲裁庭的组成存在问题,例如仲裁员数量不足、仲裁员资格不符合要求等,可能导致仲裁结果无法得到承认与执行。
3. 仲裁程序的公正性:如果仲裁程序存在严重瑕疵,可能影响仲裁结果的公正性,进而导致该仲裁结果无法得到执行。
4. 裁决的主管法院问题:在某些情况下,需要将仲裁裁决提交至某一特定国家的主管法院进行承认与执行。如果该法院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,则可能导致仲裁结果无法得到执行力。
5. 公共政策问题:在一些国家,可能会以违反公共政策为由拒绝承认与执行国际仲裁裁决。这可能涉及到该国对于合同自由、诚信原则等基本法律原则的理解和执行。
6. 跨境执行问题:由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存在差异,国际仲裁裁决在跨境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困难。例如,被执行方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规避执行,或者执行法院可能对仲裁裁决的性质和范围产生误解。
要解决这些问题,各方在签订仲裁协议时应确保其具有约束力,选择合格的仲裁员,确保仲裁程序的公正性,并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。此外,通过国际公约和双边司法协助条约等途径,加强国际仲裁裁决的跨境执行力度,有助于提高国际仲裁的执行力。"